中国网讯(记者韩琳)12月26日,由山东大学(威海)全球胜任力研究院主办的“多国印太战略方针报告深度解读”线上会议成功举办。来自海内外数所大学及研究机构的10位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的专家在线上相聚,聚焦印太联盟话题,比较印太联盟四国(美国,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亚)以及德、法、英三国出台的印太战略方针的异同虚实,对即将上任的美国拜登政府对印太联盟战略可能采取的扬弃做出一些预测,并提出中国的应对之策。
参加此次会议并发言的有:山东大学(威海)全球胜任力研究院院长贾文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何伟文、美国道尔顿州立学院终身教授郭保刚、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特聘教授庞中英、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孙凯、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于镭、山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马建英、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鹏权等。
据悉,此次会议的背景是:近日,随着德国表态将加入印太联盟,日、印、澳、英、法、德俱已站队,由美国主导的所谓印太联盟已日益清晰。因此,参加此次会议的专家们着重围绕“印太”的概念、印太同盟各国对印太战略的不同认知,以及中国的应对政策等议题发表了论述。
关于“印太”的概念,贾文山教授认为,印太联盟的背景应该从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视角开始,美国完成了对苏联冷战取得的胜利,需要克服中东伊斯兰教和中国儒家文明的威胁。为了完成美式天下体系的目标,由亨廷顿提出了具体的实施路径。克林顿时代提出美国到底是太平洋国家还是大西洋国家,可视为美国政治精英圈在2000年的投石问路。此后,美国战略界将自己定位为太平洋国家或亚太国家,为美国介入印太和亚太事务提供合法性。从克林顿的“太平洋国家”到小布什的“亚洲国家”再到特朗普的“印太国家”,美国国家身份认同如同像皮球,可以随意根据需求更改形状。因此,中国应大胆质疑域外国家在印太地区的合法性,共同维护亚太、印太地区的安全与繁荣。
何伟文教授认为,印太战略不是成熟的战略,亦非地缘政治的必然结果,存在“印太各表”的情况。于镭教授表示,澳大利亚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就已经提出“印太”一词,并且一直是美国印太战略的积极支持者。庞中英教授建议,各国关于“印太”概念的认知并不相同,面对一个正在形成的印太体系,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关于印太起源的研究工作。
关于各国的印太战略,2019年6月1日,酝酿已久的《美国国防部印度-太平洋战略报告——充实军备、伙伴关系和促进地区互联》出炉,这是美国首次正式提出印太战略报告。
郭宝刚教授、王鹏权博士都认为,即将上台的拜登政府将继承原有的印太战略,未来民主党还会把中国作为最主要的战略对手,但拜登政府将提出一种较为温和的措辞。
针对中国,是印太联盟建立的主要目的之一。对此,中国应采取哪些应对之策?参加此次活动的学者们也给出了建议。
孙凯教授强调,美国将东盟作为实现印太地区战略目标的工具,却没有支持东盟自身的发展。为此中国应推进和深化同东盟国家全方位的合作,加强“一带一路”倡议同东盟国家的深度对接。
王义桅教授认为,欧盟在印太地区除了理想主义,更多是现实利益的考量。我们应该重视欧盟在印太地区的重要性,积极争取欧盟对华合作,将欧盟纳入多边会议和机制中,以减少对美国的依赖。
庞中英教授认为中国也可以构建从自身出发的印太战略,提出自身的印太战略,而开放和包容则是中国的机会。因此中国应该公开宣布:自己也是印太国家!他建议相关部门、学界认真考虑此事,建议形成关于21世纪印太大国协,从全球层次、印太跨地区层次、地区和次地区层次这三个层次上讨论经济后果。
何伟文教授建议,我国应以联合打破“联盟”、反对遏制,通过RECP加强与东盟的全面合作,采取“图们江模式”促进中日韩东北亚三国合作,展开中欧全面合作,同美印两国斗争与合作并存。
活动最后,香港中华联合通讯社副总编辑曹辛做了点评。贾文山教授表示,未来山东大学(威海)全球胜任力研究院将继续推进重大国际问题和热点传播问题的研究工作,联合国内外优质学术资源共同开展研判工作,真正做到对内咨政启民,对外讲好中国故事。